[案例一]在一节发展耐力为主要目标的体育课上,老师提出了“获得七分钟耐力”的目标,一部分学生马上走上操场的跑道,准备用耐久跑七分钟来实现这个目标。此时,有一个学生向老师提出:“我是否可以用跳绳七分钟来完成目标?”老师让所有的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人认为,跳绳也是一种发展耐力的运动项目,用跳绳来实现目标是可以的,但也有人提出不同意见,认为用跳绳来实现目标有投机取巧之嫌,经过几分钟的讨论,学生针对目标重新做了界定,认为教师今天提出的目标是比较宽泛的耐力概念,并没有特指心肺耐力或速度耐力,而是指的一般耐久活动的能力,因此,用跳绳的办法来实现目标是可行的。此时,又有学生提出:“我如果不停地在篮球场上做往返运球上篮,可以吗?”这次大家的看法就一致了,“没问题!”这节课上学生采用的方法和手段还真不少,当然也有失败的,不过,所有的学生都非常高兴,因为,无论成功与失败,他们都进行了一次自己亲身的体验,更重要的是,他们通过语言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并且得到了他人的尊重,使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真正地成了体育课的主人,从而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评述]采用多途径的手段与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积极提倡的观念。这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是不能设想的。学生敢于在课堂上表达自己对实现目标的看法,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教师也不仅仅只是给予一般的肯定和支持,而是让全班学生一起参与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达成一致的认识。这种做法,看似简单,甚至有人嗤之以鼻,认为是浪费时间,实则这几分钟的“浪费”,真正提高了大家对目标的认识,对今后的创造性学习是有极大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