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3-24 中学体育网
体育本是一个来自于游戏,发展于游戏的学科,本应受到学生的喜爱。但令人遗憾的是有许多学生在接触了一段体育课后,就发现现实中正规的体育课和他们头脑中一种欢乐的、玩的体育课之间的差距实在太大了。当然,体育课是教育,应有一些较正规的教学内容。(如队列和一些技术学习等),这无可非议,如果此时教师 教学方法呆板、生硬就会使这种落差徒然增大。于是有些学生就会慢慢地疏远体育,上课处于被动状态,越是高年级越明显。那么如何改变这种客观存在的“厌学”现象呢?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意识和能力呢?最近在一节快速跑课上发生的事情,给我很大的启发,我觉得给学生创造一个体现自我的宽松的学习环境,对于发挥学生主体性未尝不是一个办法。
那是这么一回事,在那节快速跑的课上,当学生进行了一次练习以后,就有一个学生跑过来告诉我说,有两个学生在跑之前交换了位置(交换了跑的小组)。刚开始我很生气,他们也太没组织性、纪律性了,怎么上课可以随便换位置,如果其他学生都像他们一样,那课堂纪律可不就乱套了。于是我走向了那两个学生,想批评他们,让他们各归各位。可一想还是调查一下原因吧!当我了解了一下情况后,使我改变了初衷。原来由于他们自己的小组体能差距较大,好的学生永远跑第一,较差的学生拼了全力也永远是最后,永远和成功无缘(除非对方“放水”)。大家都觉得没劲,那个跑得快的学生觉得自己并没有完全施展能力,因为他没有这需要 (又不是测验),只要稍加努力,便将同伴甩下一大段,而跑得较慢的学生也觉得自己再怎么努力也超不过同伴,也就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可他们都想换个小组和 水平较接近的学生比试一下,于是就出现了私下交换位置的现象,他们觉得找到了真正的对手,可以一搏高低,这使我很震动。他们的换位,打破了教师给他们固定的分组活动框架,满足了他们个人的心理需要,对他们的学习无疑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什么不可以呢。于是,我便召集了全体学生,让他们自发组合,自己找练习的同伴(在相邻 近的几个小组内),就这样,在后面的几次练习中,学生练习的兴致始终很高,课堂气氛出奇的活跃。
这节课给了很大的震撼。体育课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体现学生为主体,确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而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可以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变学生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学习,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融为一体,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原作者:黄 鑫
来 源:网上收集
共有2267位读者阅读过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