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

[日期:2003-10-22] 来源:中学体育网  作者: [字体: ]
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
  2003-6-26  中学体育网


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
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幸福街小学 刘建新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与健康课程应何去何从呢?请由我先给大家讲个自己曾读过的一则事例吧。他能反映了我们目前的体育教学现状及与外国先进教学之间的差距,文章说的是指导学生跳跃练习,中国的体育工作者,他们会按照体育教学大纲设置的目标,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时数比例,评定标准及等一五一十照搬性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并把动作要领,要求及注意事项一股脑强加在学生身上,让其不断的重复练习,最终掌握动作技术,而别国的教育是通过让学生自主自愿地参加适合自己的体育活动,老师在旁协助让学生通过观察别人或小动物及教学图片等领会其动作技术要领,自身进行练习,掌握教学内容。其教学结果是我们的学生虽然在动作技术的掌握和注意事项方面要好于其他学生,然而学生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动作的创新方面就相形见绌了,然而经过多次练习后呢?我们面临严峻的问题,要改变其现状,使学生真正在健康成长基础上,学会种体育保健知识,达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的决定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及锻炼体力,塑造人格的要求,我认为要按照以下方面开展体育教学: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成长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基础教育要“贯彻” ‘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也决定了本课程是学校教育中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主要途径。但是,这并不是说只要在学校中开设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保证了必要的课时,就自然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自然能够达到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事实并非如此,就如上述事例所说我们的老师认真的上了体育课但他们只注重学生掌握动作技术要领,而没有真正体现“健康第一”的要求,要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我们就必须让学生的课程内容和结构方面在没有运动项目划分,而是以技能。认识,情感,行为等作为学生学习的依据。并且选取一些与体育有密切关系的教学内容,如: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的相关知识技能,最终构建新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在体育课中能增强自身素质的同时学习一些体育知识,力求大健康落到实处。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兴趣是学习的初始动机,也是有效学习的保证。学生有兴趣参与的活动,一定要给予热情的支持和指导;反之,如果学生没有兴趣,任何活动都会让他们觉得乏味。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自主、积极地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也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身,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学生能否通过体育与健康的学习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兴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上述事例我们不难看到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虽然也能完成教育的基本任务,但在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和活动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方面,却很难说有多少积极的作用。因此,2000年的调查也表明,学生在回答“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时,将怕苦、没有喜欢的项目和习惯列在前三位。这样严重的情况出现。而国外先进教学经验就抓住了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教学内容会产生兴趣的诸多因素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方法的安排,都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十分关注学生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等,这是实现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大家都知道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也只有我们注意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爱好上体育课,并积极主动参加到体育课中去,从而进一步大体育与健康和自己的生活、学习、将来工作联系起来,最终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学校体育模式下我们的学生被视为“白纸”、“容器”,被视为有待完善的有机体——总之,就如上述事例所说学生只是成人社会的附属,在教育过程中,他们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师的塑造和完善的对象,处于从属和被动的地位。他们只能按照老师的安排进行练习以掌握某种运动技能。由于不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厌恶和反感。就达不到锻炼设备体的目的和健康课程标准,要改变现状就我们可以学习上述别人的先进经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让学生自主对动作技术进行观察的基础上,再通过自己的理解并模仿性练习,这样就真正发展了学生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愉快的过程进行体育训练,学生在上体育课时就再不会感到“身顺心违”,不喜欢体育课的情况会根本改变,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因此,我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构建课程体系的时候,要特别关注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情意体验,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从有利于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出发,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特别注意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要,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证适应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迫、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要每一个学生从学习中受益,除了上面几方面,其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需要,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体育作为一种以技能学习为主的课程,学生学习的结果主要体现在学生体能、技能和运动行为的改变方面。虽然学生认真、主动地完成学习要求,学生在上述方面的状况会得到积极、有利于全面发展的变化。但是,人的体能和运动技能状况并不仅仅与其后天练习和发展有关,而且与其先天遗传有极大的关系。从健康的角度看,每个人的运动需求和运动表现都不尽相同。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从保证每个学生受益的反面出发,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并根据这种差异确定了学习目标和有弹性的学习内容,提出有益于学生发展的评价原则;在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等等方面,也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保证决大多数学生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满足他们身心发展的需要。
我相信只要我们遵守上述方面进行体育教学,并不断充实、改进和创新。我相信一定能真正改变我们体育教学的现状,使学生在提高锻炼能力,促进他们自我运动的积极主动性和培养参加体育锻炼习惯形成,并在建立终身体育兴趣的同时,能理解安全健康和自主健康生活,塑造人格等方面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真正收到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实效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健康标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季浏主编.体育与健康

原作者:刘建新
来 源:自写
共有5702位读者阅读过此文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相关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