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浅谈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日期:2003-10-22] 来源:中学体育网  作者: [字体: ]
浅谈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2003-10-27  中学体育网


浅谈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产述了目前体育教学活动中存在活泼不足、统得过死的教学现状,围绕发展学生个性的作用,发展学生个性的方法,发展个性应注意的问题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论述。
关键词:体育教学 学生个性

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社会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素质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个学生基本素质,成为社会有用之材,“以人为本”的教育。个性一般指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其形成主要受人体先天禀赋,客观环境,受教育后的内化过程等因素影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环境,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学校体育中提倡发展学生个性,并使其逐渐完善化,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
一、突破传统思维,创造教学环境,发展学生个性
体育本是一门热血学科,学生在体育课上应当是主动积极、生龙活虎的。然而,我们现在的体育课严肃有余、活泼不足,课堂气氛沉闷,统得过死等现象还普遍存在。再加之传统观念的影响,如果一堂体育课学生没有规规矩矩地站好,没有认认真真地听老师的,而是乱成一片,那这堂体育课肯定是老师不认真,“放羊子”玩玩。于是,多数体育教师也只有按照传统观念,一招一式的进行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体育教学中,我们只有突破传统思维方式,大胆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改进组织形式,改革教学方法,充分体现现代学校体育健身性、娱乐性、开放性等特征,才能创造适合儿童个性发展的教学环境,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摇篮。
二、体育教学活动对发展学生个性的作用
1、对竞争意识的培养
竞争是体育竞赛最为突出的特点,而好胜心理正是中小学生鲜明的特点。体育游戏、竞赛、运动竞赛、各种测试与评分等都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创造了大量的机会和良好的条件。动员学生积极地投入到竞争与自我能力展现的活动中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其竞争能力。
2、对学生性格的发展
性格是人对客观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惯常行为方式的心里特征。不同的运动项目,对参加的性格特点有不同的要求,因而参加者通过进行不同的项目的活动,来发展自身良好的性格,改造性格上的弱点。比如参加足球运动,它是集体项目,要求参加者具有机智灵活、敢打敢拼、沉着冷静、协同配合等良好的作风和心理品质,常参加这种运动可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尤其对那些内向、孤僻、软弱、优柔寡断的学生可克服其性格弱点,逐步形成开朗、勇敢、顽强的性格。
3、对意志品质的培养
在体育教学、训练与竞赛中,参加者必须在困难面前进行自我约束、动员、暗示、命令和体验,及时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与障碍。运动中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极大的意志努力。而胜利也常取决于“坚持下去”的努力之中。对于目前多为独生子女的中小学生来说,只有长期的进行“再坚持一下”的努力,才更有益于意志品质的培养。

4、对能力的培养
参加体育运动和体育课,对中小学生的能力的培养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不仅仅是体育能力,还包括自我认识能力、协同配合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等等。体育的多功能作用,在这方面也发挥的淋漓尽致。
5、对情感的培养
体育活动中,人们抱有各种各样的体验,也就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例如:在运动竞赛时,由于激烈的对抗会产生紧张感,由于胜利会产生满足、愉快的情感。对中小学生来说,运动项目的多样性和吸引力会诱发他们的情趣和爱好;远动环境的复杂多变,又激发他们的应变能力。这都能使他们在心理上获得满意、愉快、欢乐、兴奋等情感体验。当然,其中也有挫折和失败。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拚搏,才会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全部乐趣。因此,学校体育教学有助于中小学生情感的社会化、深刻化,切实培养他们勇敢、顽强、乐观的情感。总之,从学校体育对中小学生个性培养的特殊性,以及对中小学生个性培养的作用来看,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个性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中小学生健康顺利的成长。作为一名中学校体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不断努力学习、钻研,提高自身素质,加强教学研究,以满足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要以高尚的师德、正确的言行,在课堂上和生活中给学生做出表率,才能使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不断加强。
三、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如何发展学生个性
1、 强化自我意识,调动主体能动性。
在体育教训中,支配学生身体运动的自我意识,渗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和民族精神等因素的影响。体育教师应有目的地培养其自我意识,用高尚的社会影响因素支配学生体育运动的内驱力,为个性培养和发展创造理想的体育环境,在教学中,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激发其自我活动的能动性,并给予充分信任和尊重,提供更多的自由,变学生被动参加体育活动为主动追求。学生都荣誉感和好胜心,可多组织比赛教学,增加激烈性和趣味性,根据学生性别、体质、技能、技术等差异,采用让时赛、让距赛、让分赛等,刺激起积极性,发挥其主动性。
2、有意识地渗入心理训练。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给学生心理施加影响,使其身心状态能经受胜利、挫折、反复等顺境和逆境的不同承受力,达到能自我调控程度。如对体质、技术差的学生,要鼓励和帮助其树立信心,不能经常叫出来以错误的示范进行表演;要主动热情接近他们,特别是学习新动作时要耐心指导,必要时要耐心指导,必要时适当降低要求,让学生尝到自己进步的喜悦,使之产生学习新技术的信心。
3、建立一个良好的体育环境。
在制定体育教学计划与实施中,要建立师生间的良好关系,应选用生动有趣,符合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的教材,培养学生的道德感、美感和责任感,引导学生体育训练中磨练自己性格。如,可根据女生对美追求强烈的特点,选择艺术体操、舞蹈、健美操等教材,让他们在配有音乐的体操房中练习。同时,要合理选择有利于发展女生的生理活动机能,提高学习乐趣和积极性大有好处。
4、按学生兴趣选择进行分组教学。
兴趣是影响教学效果诸因素中作用极明显的心理因素,由于学生兴趣不同,往往对同一教材、同一内容产生不同兴趣,其教学结果也截然不同。为保证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个性,教师可按学生兴趣选择分组教学。由于小群体学生都是喜爱某一项运动而自愿参与学习的,学习动机肯定积极。这样的组织安排,不仅使学生会全力配合,易于完成教学任务,也能使学生尽情运动、享受,心境会格外开朗。

5、按学生性格类别组合学习小组。
学生的性格类型同样影响教学效果,属于外倾性格的学生,活泼开朗,反应较快,身体素质往往较好,运动能力较强;而属于内倾性格的学生,反应较慢,一般体育素质较差,运动能力也较弱。在教学中,往往忽略了这种个性差异的导致一部分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此教师可按内、外向型两种性格,结合其运动技能而分组教学,做到有的放。,因材施教。这样,教师较易控制课的密度和运动量,避免伤害事故发生,让不同个性特征学生的身心都能得以充分培养和发展。
四、对学生个性培养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活”而不“险”
体育教学活动的独特性在于其学生身体必须加入到激烈的运动中去,并且使用一定的辅助器材(如跳箱、单双杠等),从而使体育教学活动产生了更多的危险性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安全教育。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身体锻炼,在设计时教师首先要有预见性,预见在活动中可能发生的意料不到的情况,使教学过程“活”而不“险”,让学生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2.注意“活”而不“乱”
体育教学大多是在室外进行,这对大部分时间关在教室里的学生来说,无疑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自由空间”,学生表现出活跃、好动,常常会借机捣乱。教师应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采取行之有效(如以“动”制“乱”、以趣治“乱”)的方式让学生“活”而“乱”。
3.注意“活”而不“放”
让学生“活”起来,以充分展示自我,并不是一切都以学生为中心,重学轻教,进行“放羊式”的体育教学,而是教学着眼于发展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得以生动活泼地健康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调控好教学进程,松弛有度,做到“活”而不“放”。体育教学中只有灵活选择教材内容,大胆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组织形式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结语
学校体育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在体育教学中可以给学生自己一个广阔的空间领域,可以尽情游戏、运动和竞赛,他们的身体直接参与活动,其思维活动与机体活动紧密结合。另一面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们不仅可以广泛地参加社会交往活动,提高对社会的适应性,得到他人的尊重,还可以从体育运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证明自己的能力,增强其自信与自尊,促使学生个性得到健康活泼地发展。


原作者:张高峰
来 源:温岭肖家桥中学
共有5913位读者阅读过此文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相关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