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快乐体育及其实施原则

[日期:2003-10-22] 来源:中学体育网  作者: [字体: ]
快乐体育及其实施原则
  2004-1-31  中学体育网


快乐体育及其实施原则
湖北省麻城市实验一小 商远富
1 前言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是一种典型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又称为“三段式”。即准 备部分(队列队形和准备活动)、基本部分(主教材的教与练)、结束部分(放松整理活动),运动技术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这种教学模式过程是以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身体活动规律为主线的,它缺乏学生自我目标提出和追求的动力机制,教学环节偏重教师一方,单纯强调了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方法。虽然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但在这种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从备课到教案的实施,一切都是教师在活动,学生只能根据教师所设计的方案被动的执行。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采用“注入式”教学,即教师从主观愿望和经验出发,教师讲解师范,学生模仿练习,产生错误动作后教师给予纠正,学生掌握技术的情况由教师给予评价。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消极、受压抑的地位,许多课外生气勃勃的学生,课内却变的死气沉沉,甚至出现厌课、逃课现象。由此可见,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存在严重的不足:在教师严密的组织、大密度高强度练习的挤压下,学生获得的时间较少,空间较小,不能更深的思考探索问题,学习气氛沉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不强,不利于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与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相矛盾。另外,有许多田径项目:如100m、800m、1000m、1500m、铅球、跳远......这些项目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大学基本都开设,而每次练习又都是单一动作的机械重复,使学生逐渐对体育课失去了兴趣,甚至厌烦,最后产生逃课现象。所有这些均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以“教师讲、学生听”为基本特征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就显得不合适宜了,因此,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格局,构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快乐体育”模式。

2 关于快乐体育
2-1 快乐体育的定义
快乐体育是指教师正确运用适应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活泼、和谐的教学 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唤起学生自主性、能动性,使他们快乐的参加体育教学,并从中享受体育的乐趣,以得到全面、主动、充分和谐发展的体育教学过程。简单的说,就是在欢乐、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体育、进行体育活动。
2-2快乐体育的内涵
1 注重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体育教学论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主导作用,认为学生只是一个需要教育的客体,只能被动地接受体育教师的教育培养,这样就导致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自觉性、积极性的泯灭。失去兴趣的学习,不能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的动机,不能体验到满足需要的乐趣,学生也不会进行有效的学习。快乐体育十分重视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因作用,即主体作用。快乐体育理论认为,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从人的发展看,兴趣和动机是构成人的人格特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学生从事体育学习的基础、追求目标、个性心理、学习的方式方法等均不相同,教师只有最大限度适应学生的需要,因材施教,积极地鼓励、引导学生,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师顺利施教的重要条件,是调动教与学双方积极性的一种内驱力。和谐的师生关系能驱动教师满腔热情、专心致志地从事教育工作,千方百计把学生教好;同时,它不会使学生产生恐惧、焦虑等心理上的障碍,而乐于接受教师的教学教育影响,并对教师所教课程产生兴趣以至爱好,最终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和谐的气氛中完成,促使教学目的的实现。
体育教学是双向多边、复杂的活动。体育教师掌握着教学方向、进度和内容,用自己良好的思想品德、丰富的知识、高超的运动技艺,活泼、生动的形象教育和影响学生,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学习目的、态度、动机、积极性、身体状况、兴趣、思维能力、情绪等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传统的体育理论认为师生之间是命令与服从、上级与下级、教与学的关系,教师神情严肃,不容置疑,学生唯唯诺诺,言听是从。快乐体育强调体育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双向信息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
3 追求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传统的学校体育理论认为,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追求运动技能的规范,提高和增强体力,这样教育出来的儿童、少年都是成人化;成人化动作,成人化理论,成人化思想。这在竞技体育中表现尤为明显的是:国内少年和国外少年竞技能力相差无几,或过之,一旦再发展,国内少年成长速度就不如国外了。快乐体育认为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是快乐体育思想的根本精神所在。快乐体育与学生的个性发展存在着辩证关系:一方面是学生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发展水平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以及参与运动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充分表现出来;另一方面快乐体育过程又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帮助学生更深地挖掘从事运动项目的潜力和参与运动的乐趣。这两方面相辅相承,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基础上,促进所有学生在智力、心理素质、美育和能力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在快乐体育的思想指导下,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以及热爱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情感和能力,丰富精神生活,促使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4 体育教学活动本身应是快乐的有吸引力的   
   体育教学艺术的本质就在于促进学生乐于进行体育学习,"为深化旨在追求运动乐趣的体育学习,孩子们自发、自主的学习活动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满足孩子们的运动欲求就会产生运动的乐趣。这种欲求的水平越高,越明确,其满足后获得的喜悦也就越大。因此体育课不能是带有教师强制性的,而必须能使学生自发、自主地享受运动中的乐趣的体育课。"丰富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新颖有趣、逻辑性强的教学内容,可以不断地引起学生新的探究活动,从而激发起学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
5 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提高运动技能   
   体育教学不仅要育体,而且还要育心。社会越向前发展,对人的道德情操和适宜社会生活能力的要求也越高。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适应社会生活要求的个人行为和社会行为,具有符合时代精神的思想品德、文明修养、道德情操等。快乐体育在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展个性的同时,也要求运动技能在积极参与下的提高,培养终身体育的能力和习惯。
2-3 快乐体育的特征。
1 教学的指导思想上,主张以全面育人为出发点和归宿,面向终身教育,以情感教学入手,强调乐学、好学、育体与育心相结合,使学生能在一个师生间、学生间亲密无间、和睦融洽的环境中,锻炼身体、磨练意志、陶冶情操,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2 教与学的关系上,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既爱护关心和尊重每一位学生,又善于引导、启发学生,做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成为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3 教学的观念上,强调学校体育必须是全员的体育、成功的体育、终身的体育,体育课必须情感交融和身体发展并举,体育教学结构应是融认知、情感和身体发展为一体的三维立体结构。
4 教学方法上,主张启发式的创造教学,反对注入式的模仿教学。强调教法的灵活多样性和学法的实用有效性,提高课堂生活质量。
5 教学组织上,要“严而不死”、“活而不乱”,既有严密的课堂纪律,又不失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并强调多向交流和教学环境的优化。

3 实施快乐体育的原则
3-1 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始终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体育教育虽然有自己的特殊性,与政治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不完全相同,但目标是一致的,都是要使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做人”,成为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德育为首、五育并举”这是素质教学的要求,体育课也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场所。“快乐体育”是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力求将外部的要求变为内驱力,以学生“乐学”为支撑点来实现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加强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意义的教育,更注重对学生个性心理倾向,如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3-2 平等性原则。
平等性原则是指在体育教育过程中,教师应从平等尊重的立场出发,尊重学生的人格,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相信他们,努力和他们建立朋友式的友好关系,以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
平等性原则,就是要求教师对学生要耐心启发,认真倾听,了解对方存在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解决问题,学会知识。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是传统那种权威的、单向的交流,而应该是平等的、双向的交流,这样才能更好地沟通。教师在交谈中不宜用命令式、灌输式的口吻,而应该多用商量交谈的语气。
教育学指出,当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理智的、普遍的和稳定的时候,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产生友好、亲近、依赖、共鸣的效应,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与学生平等相待,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中无拘无束,做到“严而不死”、“活而不乱”。
3-3 情境性原则。
发扬教学民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方式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宽松、自由、形象、直观的情境中保持各科学习的良好心境。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起点,通过多种活动方式的介入与创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入境动情的环境中,主动学习和锻炼,充分体验到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乐趣,获得知识技能,使身心素质得到和谐发展。
3-4 趣味性原则。要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必须要求教学“授之有趣”,因此我们在教材内容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活动的具体安排、以及语言 运用上都考虑趣味性因素。当然,趣味性也不能脱离科学性,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教学原则。
3-5 激励性原则。在“快乐体育”的实施过程中,“乐教”只是手段,“乐学”才 是目的。激励性原则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另一方面要激“疑”、激“思”、激“智”,激发学生的心智活动。在“快乐体育”实践 ,特别要强调正确诱导与即时反馈,使学生在肯定性评价与成功中获得快感,增强自信心,强化心理素质。
3-6 实效性原则。“快乐体育”不仅重视外在的形式??“乐教”、“乐学”的气氛,它更看重内在的“效益”--体育教学的质量。它的近期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乐学精神,提高教学效果,它以这个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不断的“刺激”学生,使学生“乐学”。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激“情”、激“趣”、激“感”,近期目标逐步走向终身体育,使体育进入学生的生活,成为他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主伴随终生。

4 结论
体育教学应该重点提倡“有乐趣,充实的教学”,具体说就是体育教学要注意运动的乐趣,强调在技能和体力方面要有量和质的保障,为了符合这种要求,我们必须重新认识“站在学生立场上进行教学”的指导思想,必须研究学生对体育课有什么希望,选用什么样的教材和怎样进行教学。
教师在理解了快乐体育的涵义并且掌握了快乐体育的实施原则后,选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传统体育教学变为快乐体育教学,由原来的教师教学生的单向教学模式变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从而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熟练掌握基本技术,提高技术水平,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同时快乐体育也为那些体育设施差的学校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能力,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原作者:商远富
来 源:自创
共有2484位读者阅读过此文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相关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