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浅谈“上挑式”接棒动作的手型

[日期:2003-10-22] 来源:中学体育网  作者: [字体: ]
浅谈“上挑式”接棒动作的手型(江浦中学)
  2004-2-9  中学体育网


江苏省江浦高级中学(211800) 张 虎 吴小丽

摘要:本文针对“上挑式”接棒动作的两种手型:(一)掌心向后,虎口朝下;(二)掌心向后下方,虎口朝前下方。结合中学生的教学实际情况,在教学中进行了可行性的对比实验,认为选择后者进行教学比前者更容易学会、掌握,而且传、接棒的失误率比较低,并可避免与“下压式”接棒动作产生干扰。
关键词:“上挑式”接棒 两种手型 易于学习
1.前言
接力跑是田径运动竞赛项目中以规定人数、限定距离、并以接力棒为传递工具的集体项目,它不仅与短距离跑项目具有同等的锻炼价值,还能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特别符合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要求,深受中、小学生的喜爱。但在中学的“上挑式”接棒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接棒手型,为了了解哪一种手型更有利于中学的教学,对此在中学的接力跑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可行性的对比实验。
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高一年级1—6班女生,其中5、6班为本校留校班级,成绩较好,接受能力较强,在本校运动会的4×100米接力比赛中曾分别获得第二、第三名,1、2、3、4班为外校考生考进,接受能力参差不齐。
2.2研究方法
2.2.1实验对比法:对6个班进行随机抽出实验班为3、4班,对照班为1、2、5、6。实验班采用“掌心向后下方,虎口朝前下方的接棒手型”进行教学,对照班采用“掌心向后,虎口朝下方的接棒手型”进行教学。
2.2.2教学观察法: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掌握情况进行观察。
2.2.3数学统计法: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掌握情况分别归类进行记录、统计。
3.计结果与分析
3.`1把6个班分为1、2班,3、4班,5、6班三个教学小组,分别进行一课时的“上挑式”接棒动作的教学。1、2、5、6班采用“掌心向后,虎口朝下的手型”进行教学,3、4班采用“掌心向后下方,虎口向前下方的手型”进行教学,通过教学观察分别进行数据统计得出教学情况如下表:
掌握情况比例班 级 人数 变为下压式接棒手型每人接棒5次 传接棒中掉棒每人接棒5次 其它错误手型每人接棒5次 最后基本掌握正确手型
对照班 1、2班 46 76人次 33.1% 35人次 15.2% 27人次 11.7% 41.3%
5、6班 48 69人次 28.7% 26人次 10.8% 23人次 9.6% 60.4%
实验班 3、4班 48 12人次 5.0% 7人次 2.9% 24人次 10.0% 79.2%

3.2分析情况
3.2.1从上表的数据统计来看:对照班的“上挑式接棒手型”易变成下压式接棒手型分别为33.1%、28.7%,而实验班只有5.0%。她们的差别这么大,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要求“掌心向后,虎口朝下”,同时接棒手臂要向后下方伸出,这样在大小臂肌群牵拉的作用下,手臂会下意识地略前屈,从而使“上挑式”接棒手型变为了“下压式”接棒手型。
3.2.2从“掉棒的统计数据”来看,对照班掉棒分别是15.2%、10.8%,而实验班只有2.9%。远远地低于对照班。其一,原因不可排除传棒队员传棒不到位或接棒队员注意力不集中,但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接棒队员的“上挑式”接棒手型变成“下压式”接棒手型,导致传棒队员不知如何传棒,是用“下压式”传棒,还是按事先说好的“上挑式”传棒动作进行传接棒?在犹豫之间造成传接棒失误;其二,在于“虎口朝下”接触棒的面积太小而且握棒不协调,增加了接握棒的难度,在快速奔跑中容易造成传接棒的失误。而“虎口朝前下方”的接棒手型接触棒的面积要比前者大的多且握棒难度低,正好克服了前者的缺点。
3.2.3从“其它错误手型”统计来看,对照班分别是11.7%、9.6%,实验班为10.0%。说明了她们对教学内容的接受能力相差不太大,5、6班的接受能力偏强。
3.2.4从“最后基本掌握正确动作”的统计数据来看,对照班分别是41.3%、60.4%,而实验班为79.2%,远远地高于对照班。说明了选用“掌心向后下方,虎口朝前下方”的接棒手型进行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少出现其它错误动作,更有利于学生接受。
4.结论
在接力跑的“上挑式”接棒教学中,选用“掌心向后下方,虎口朝前下方”的接棒方法要优于“掌心向后,虎口朝下”的动作方法,前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掌握,同时可以避免与“下压式”接棒的教学产生干扰。
5.建议
在接力跑的“上挑式”接棒教学中,为了节省教学时间,提高动作规格,不妨选用“掌心向后下方,虎口朝前下方”的动作方法进行教学,同时对本文再一次进行论证。
本文仅是作者个人观点,如有其他看法,欢迎广大同行、读者、专业人士来信来电交流!谢谢!
6.参考资料
《中学体育》/彭杰、杜伟/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年5月第二版/ISBN 7—5346—0309—9
备注:本文与2003、12发表在中国教育教学杂志第十五卷


原作者:张虎 吴小丽
来 源:江苏省江浦高级中学体育教研组
共有1012位读者阅读过此文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相关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