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19 中学体育网
课题题目:学生自带“三小件”
课题的依据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无疑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的极好的契机,并注入新的活力和内涵。体育于保健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时期,更需要进行经常的、全面的体育锻炼。
我校安排三、四、五、六年级每周三节体育课,要求参加《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一、二年级每周两节体育课,不参加体育达标。由于学校硬件设备的不齐全,和学生人数较多。在体育课上学生得不到充足到锻炼,所以动作技术的掌握过程显然太慢,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大纲上的内容。影响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但是课外活动的开展却依旧很活跃,学生参加人数特别多,大约占总人数的86%,认为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
(1)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安排很灵活(学生自己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时间);
(2)所有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都是可以的,不取决于他们身体训练的水平;
(3)活动的多样性;
(4)课外体育活动的个别针对性;
(5)更重要的是大多数学生携带了自己的小器材。
正直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普及全民健身计划,进入改革开放高潮的今天,正确的教育、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一个关系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学校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由此可见,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是学校教育各方面的共同目标,毋庸置疑,学校体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渠道。那么学校体育该如何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来开展工作,这以成为我们共同要研究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中心是如何能让学生主动的积极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学校体育制度要不断地改革和大胆地创新,每个学校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拿出确实可行的措施。“小学生自备小型器材”成为我校体育工作中的重要举措之一。
实验的目标
作为一项学校性实验,最终要达到两个目标:
一是在教学实践上,要让95%以上的常态学生在通过“三小件”活动,能够学好使用三小件的方法、技术、技巧。从而创造一个人人都参加体育锻炼,培养体育兴趣,自觉地参加《体育与保健》考试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活动的测验,达到合格标准或优秀程度,最大限度地实现差生的转化、中等生的优化和优生的发展,在立题时的水平上,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是在教学思想上,要学生懂得“三小件”活动的开展意义,养成终生锻炼的习惯。活动的开展不仅要解决教学上的困难,而更应该注重于学生思想上的培养。使他们在身体锻炼的同时,学会学习的方法,培养竞争的意识,促进个性的发展。
三、 实验原则
1、主体参与性原则。
意志不能强加于人,因此在推广小型器材的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意愿。要根据学生好动特点,从动员学生自主参与运动出发,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
2、团结互助性原则。
小型器材活动的开展,要依靠班集体特殊性,有组织纪律的良好氛围的班集体,能体现团结互助性,使活动更好的开展,体现更深更广的活动意义。
四、实施课题方法和途径
(一)选准自备器材
小型器材很多,要学生带什么器材呢?带几件?我们认为自备器材不易过多,要求不易过高,以求实用为主,一般备一至三件为易。 根据儿童身心特点、锻炼效果,并结合《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测验项目、《小学生体育与保健》教学、考试内容要求和我校场地设施以及学校传统体育项目。目前在发动学生自备小型体育器材上分“必备”、 “倡导”和“奖励”三种。所谓“必备”是规定学生人人有一条短绳、一只毽球、一只沙包或垒球(简称“三小件”);“倡导”是指:根据季节气候变化,学校开展活动情况,学生爱好,家庭经济条件,提倡学生备牛皮筋、羽毛球、乒乓球、小皮球、篮球、蹦蹦球等等。“奖励”是指学生自制或发明实用的体育器材,学校给予相应的奖励。我校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规定刚入学的一年级只要求备一条短绳,进入一下年级再要求备小沙包,二年级起再增加备毽球,必备“三小件”,要求同学习用品一样随时带在身边。
(二)教会使用方法
学生有了器材首先得晓得使用,运用器材学习一些动作,技能,以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这样才会使学生对所备器材的用途有所理解,激发兴趣,促使其经常携带器材,真正发挥器材的作用。
首先,经常向学生和家长宣传小型器材对人体锻炼的价值、效果、益处。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使用器材方法。
其次,着重结合《体育与保健》课的有关内容,深入浅出地讲解,反复地示范,手把手地教学,使学生尽快掌握动作要领。把它作为课课练的主要内容之一,并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组合、有个体到群体,层层诱导,激发兴趣。在课余再进行集体与个人辅导相结合,有目的、有组织到引导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对有独创性的及时推广,启发学生开动脑筋,高效率使用器材,以达到更佳的锻炼效果。对待不同年段的学生,要求也响应不同。
另外,学校还可以定期举办各项活动的培训班,培养体育骨干,推动活动持久纵深发展。
(三)检验使用情况
1、为使学生所学动作更熟练,学到的方式更多,运动技术水平提高更快,促使学生经常备带和使用器材,我们规定课外体育活动项目中把“三小件”的练习安排进其内;
2、在每学期期中、期终两次试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活动的测验中有机地把开展“三小件”活动结合在一起;
3、学校根据季节气候变化把开展“三小件”活动作为年传统性体育项目,如:十一月上旬举行跳绳比赛,十二月中旬举行踢毽球比赛,四月中旬的校运动会上安排垒球掷远比赛。比赛成绩列入期终量化评比内容,并用相应的小器材奖励优秀的学生、班级。
(四)、奖励创新发明
学校鼓励学生自制、创制小型体育器材和科学有效的使用器材。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爱惜器材的习惯,减轻家长负担。学生们积极响应,有的用包装纸搓成短绳、有的用塑料带加铁片做成毽子、有的用废纸制成小棒、有的……等等……
五、实行自备器材的成果和体会
针对实施情况和结果,我们对我校小型器材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
1、灵活性的体现
小型器材在体育课上和课外活动时,以及课间被学生使用。使用时间占学生在校时间的1/6,占体育活动时间的2/3。
2、普及性体现
所有学生(除伤残学生),都很容易学会小型器材的使用方法,90%的学生已学会使用器材。
3、多样性的体现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决定携带器材(如:毽球、乒乓球、短绳、小篮球、呼啦圈、小皮球、蹦蹦球、牛皮筋等等),可以一个人玩,也可多人玩,形式多样,自由创造。
4、可行性的体现
小型器材其实是学生平时的玩具,一般的学生家里都有,也便携带。
5、自觉性的体现
小型器材对天性好玩的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自觉地携带器材。在100个中学生抽样调查中,有50%已自觉的带好器材,98%的学生愿带小型器材。
学生自备小型体育器材对全面贯切教育方针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有着推动作用。这种方法在我校开展了三十多年,活动已形成规范化、制度化,在课内外灵活应用,发挥了其巨大的作用,使学校的群众体育、竞技体育生机勃勃,蒸蒸日上。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了课堂效果
学生自备小型器材的实施,首先丰富了课堂的内容,激发了学生对体育的喜爱,形成学生自主地学习氛围。其次一般学生都能很好的使用器材,掌握器材使用的技巧,从而促进了《体育与保健》的教育进程。还有情感目标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各种游戏和练习中使学生得到成功感的满足,活跃了他们的思维,个性得到发展。
(二)、激励了业余训练
在活动中学生身体素质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把小型器材比赛列入学校传统性体育项目,并实行相应的奖励制度。既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而从中也会涌现出一批有运动天赋的人才,从而有意识地培养他们。根据学校业余体育训练制度,到四年级就可以把协调能力好的,力量强的,遗传基因优的学生吸引到体训队。这样自然地形成了人才阶梯,避免了运动人才的缺凡。反而言之,业余训练队员在学生中有很高的威望,在活动中一方面做到模范带头作用,另一方面他们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所以参加体训队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兴趣和吸引力。剡山小学体育事业的长盛不衰,在嵊州市中小学生运动会、市传统项目比赛上历年都取得了好的成绩;多人参加绍兴市级、省级比赛并取得很好的成绩;还向上一级培养和输送了很多体育人才。被绍兴市体委教委定为“绍兴市传统项目学校”又被嵊州市教、体委联合发文命名为市田径、篮球传统项目学校。这成绩的取得与学校开展学生自备小型器材这一活动是分不开的。
(三)增强了身心健康
自带小型器材的实施,极大促进了学生养成锻炼身体,增强了体质,在体育学习活动中不断努力,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良好气氛得到了充分体现,培养了学生集体注意精神、遵守纪律等社会主义道德,以及坚忍不拔、勇于进取的个性心理品质。懂得了体育带给他们的好处,从而影响他们以后的生活,养成终生体育锻炼的习惯。通过学生的自主努力,加上教师的辛勤指导,很好的完成“达标”,学校至2000年连续17次被评为“浙江省《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先进集体”
(四)、丰富了业余生活(促进了群众体育)
一条绳子,一只毽球,一只沙包每个学生都能拥有,每个家庭都可承受。它们携带方便,玩的方法并不单一,有着趣味性。玩的时间、场地要求并不高,可以有效的调节大脑,缓减精神压力、娱乐身心。更有效的保证了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特别是在实行“减负”以后,解决了业余学生该干什么。学校、家庭是连在一起的,纽带是学生,学校有着很大的宣传面,向学生宣传身体锻炼的好处,同时也是对千万个家庭的宣传。在搞活学校群众体育的同时,也促进了社区群众体育的开展。更好地推行了全民健身计划。因此,剡山小学被评为“嵊州市体育先进集体”和 “绍兴市全民健身先进集体”,在今年第九届全运会期间,又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五)、节约了体育经费
学生自备小型体育器材活动的开展,以社会原始的后备力量,寻求社会的支持与配合;鼓励学生用废品自制器材,充分利用了资源;有学生自带器材,节省了摆放空间;对器材的维护教育,培养学生爱护器材的习惯,使学校的体育器材使用年限延长。所以说,节约、节省的学校在体育经费上的支出。。
课题组组长:袁国荣
课题成员:吕君强、竹春霞、袁洪波、喻良花
执笔: 袁洪波
原作者:嵊州市剡山小学 袁洪波
来 源:动静园
共有907位读者阅读过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