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校运会与课堂教学内容整合”的初步尝试

[日期:2005-06-09] 来源:江苏省南通市天星湖中学 网上收集  作者:顾 伟 [字体: ]
“校运会与课堂教学内容整合”的初步尝试
  江苏省南通市天星湖中学    

 

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学校体育运动会在项目设置方面与体育课堂教学内容脱节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学校体育运动会的发展方向在哪?是展示少数体育尖子的竞技水平还是培养大多数学生的体育意识?如何解决体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与传统体育运动会面向少数体育尖子的矛盾?我校在第八届“星湖之秋体育艺术节”活动中,就“体育运动会与课堂教学内容整合”的课题作了初步尝试。运动会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着重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目的。把体育运动会与课堂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把游戏性体育项目同健康教育以及健身方法结合起来;在积极而有意义的体育活动过程中,有机地融合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并给学生自主选择权,让学生形成自觉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和终身体育的习惯。通过游戏性的体育运动会,激发了学生兴趣,促进了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

  

一、        体育运动会与课堂教学内容整合的意义

1.  紧跟国际体育课程发展的趋势,体现体育新课程理念和性质。处理好校运会与课堂教学内容的关系:课堂教学是实施课程改革的载体,校运会是对课程改革的检验和提高。

2.  实现校本课程价值,拓宽课程内容,满足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需要;构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整合。即有利于不同内容不同学生实行区别对待,有利于构建新的教学单元模块,有利于构建适合实际操作的教材整合模块。

3.  通过跨学科的的有机整合,展示体育文化内涵;有利于学生了解更多的体育与健康资源信息,提高运用体育与健康资源的能力。

二、        体育运动会与课堂教学内容整合的目标

1.  运动参与目标:通过教学,学生亲身体验比赛过程,增强挑战自我的信心,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强烈的参赛欲望,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2.  运动技能目标:掌握走跑、跳跃、投掷的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运动能力,具备自我和指导他人进行科学锻炼身体的能力。

3.  身体健康目标:通过学习和参赛,提高学生的体能,改善身体各系统的机能,提高身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目标。

4.  心理健康目标:发展学生个性,改善学习情绪,确立良好的自我概念,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5.  社会适应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人际交往的意识和技能,处理好合作与竞争的关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运动会与课堂教学内容整合的原则

1.     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无论是校运动会项目还是课堂教学内容,其目的和宗旨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因此学校的体育部门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从学生的情趣特点出发,制定和设计多样的活动内容,采用灵活的形式,寓教于“玩”,使体育的内容变得生动,轻松,具有吸引力。

2.     包含多种体育知识、技能要求

通过学习,让绝大多数学生接触了解多种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兴趣爱好,并有一定的专长,最终能较熟练地综合运用多种运动技能。有条件的话,应涉及野外生活、生存的基本技能,增强体能,获取知识,锻炼意志品质,培养合作精神。

3.     面向大多数学生

在整合的过程中要避免沿袭运动项目竞技化的思路,改变传统运动会只有少数学生参与,大多数学生观赏的现象。项目的设定应面向大多数学生。班级学生的参与率应超过90%,校运动会项目的班级参与人次为210次,人均参与次数为3~5/人。

4.     活动方法简便易行,易操作,易评价

内容的设置应具有普及性,娱乐性,项目的实施和操作方法应简单方便,使学生在练习和比赛时,易于组织和掌握。如果方法和过程复杂了,会降低学生的参与兴趣,比赛时也不易评价。

四、体育运动会与课堂教学内容整合的五个方面

1.人力资源的整合

学校体育活动的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而体育教学过程中除体育教师外还必须重视班主任、有体育特长的教师等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重视体育骨干,发挥他们的组织能力,重视学生裁判培养,发展他们的体育能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 体育器材、场地设施资源的整合

改变传统体育器材的功能,一物多用,旧物新用,改造器材,自制器材等。例如:栏架可以练习跨栏,也可以作为投射门,还可以放在障碍跑中做钻越动作。自制体育特色器材,例如:报纸卷起来当作“接力棒”使用。以及购置非传统体育器材等。

3.课程内容资源的跨学科的整合

一方面,课程内容不是为单一运动技能的掌握而进行教学,而是结合实际,从提高学生兴趣出发,设置有利于发展学生身体综合运动能力的项目;另一方面,应加强体育与其它文化学科内容的整合力度,同时也包括体育与德育、智育的整合。促进学生的学科门类综合发展和终身发展。

4.校内外体育资源的整合

校外体育资源包括:家庭体育活动、社区体育活动、体育健身俱乐部活动等。通过选择性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校外体育的相关知识,拓展和增大学生的学习活动领域和空间。如:对保龄球知识的了解,对现代搏击、防身术的接触等。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合理安排各种练习,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勇敢、果断等意志品质。

5 体育信息资源的整合

借鉴其他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多渠道开拓信息来源。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资源重组开发与教学实践”课题,积极申请子课题“校运动会与课堂教学内容整合”,争取得到上级体育教研部门的支持,将课程改革的实践引向深入。

五、        我校体育运动会与课堂教学内容整合的实践

1.校运动会主题:团结就会赢

2. 我运动会与课堂教学内容安排

健身操类: ⑴青春旋律(创编健舞操);⑵青春少年(创编武术操);⑶青春步伐(现代搏击操);

走跑类: ⑴田忌赛马(100X30人团体争先赛);⑵万米长征(15X 400米接力赛);⑶齐心协力(XY腿);⑷紧急救援(搬运接力)⑸小猪快跑(赶猪);

跳跃类: ⑴澳洲袋鼠(2X 10协同跳跃接力);⑵三跳龙门(跳绳闯关接力);

投掷类: ⑴百发百中(运球绕竿击球);⑵师生同乐(小球投准);

综合类: ⑴同舟共济(渡河);⑵不畏崎岖(障碍接力);⑶唐朝驿站(推小车接力);⑷全面发展(组合技能)。

3.运动会与课堂教学内容整合方法

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造、变化,使活动方法多样化。
主要是改变传统教材中某些单纯技能化、竞技性、成人化的项目内容,简化其活动方法、规则要求,降低难度,经过跨学科的相互糅合,使之成为情节化、游戏化的内容,增强趣味性,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如:“不畏崎岖(障碍接力)”中,变跨栏技术为跨越海绵垫,变爬行动作为钻“隧道”等,使动作的速度、方向以及距离、高度、远度、场地、器材、胜负标准等因素发生改变。将简单的游戏变复杂,变得更有趣。

⑵对现有教学内容延伸、拓展,使课程内容尽量生活化;
延伸和拓展现有的教学内容是指学生从单一的技能、技巧学习向提高综合运动能力和实际生活所需要能力方向发展。如:师生同乐(小球投准)中,投掷内容从单一投远,延伸到趣味性的投准;进而拓展到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应用的一些方法:单手下投、飘投、抛投、双手向前、向后、向上抛投等。

⑶对现有的教学内容、生活教材内容进行联想、创造,使教学内容具有创新性。

体育学科是以技艺性为主,技艺思维就是以求异思维为主,因此体育教学的内容必须创新。如在“不畏崎岖”中,穿越隧道的动作可以用爬行、滚动、滑行以及自我保护等动作来完成;联想动物形态模仿其典型特征,如从澳洲袋鼠跳的动作联想到跳跃方法的变化与改进。

⑷开发利用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内容

民族、民间体育项目也是重要的体育教学内容,对一些适合教学需要的内容就可以直接引入运用,如踢毽子、女子健美操、秧歌舞、男子搏击操等;对一些基本适合教学需要的内容改编后再运用,例如:百发百中(运球绕竿击球)中,空的饮料瓶装上水或沙可以做投掷物、标志物、保龄球棒用;同舟共济(渡河)中,泡沫垫子可以做搭桥器材;万米长征(15X 400米接力赛)中,旧报纸可以做成纸棒做接力棒。这些简易、安全、实用的器材资源,一物多用,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可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提供有力的保障。
⑸发展新兴体育运动项目。
教学内容选择还要注意时代性,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如:流行和时尚的街舞、独轮车、滑板、跳舞毯、攀岩、短式网球、定向运动、三门球等竞技和休闲运动项目经过改编,都可以引进课堂作为体育教学内容和运动会比赛项目。当然引进这些新兴运动项目不能盲目,不能为了求新鲜、赶时髦,一哄而上,也要根据学校的条件、教师的能力、学生的兴趣适宜选择。

六、运动会与课堂教学内容整合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              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要加强和突出组织纪律性教育。

2.              内容的创编要与学校的硬件软件设施(场地器材、师资力量等)相结合。

3.              教学内容选择要注意学生的运动兴趣,尽量做到每一个学生平等受益。

4.              突出趣味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动作技能的教学,注重选编有利于发展动作技能的内容。

5.              课程整合的本质特征不能忘,教学内容要具有健身和健心功效。

6.              教学必须有意义,注重人文教育方面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间的相互了解、信任和团结。

7.              提倡与多种学科进行跨学科整合,进一步丰富体育的文化知识内涵。

 

 

 

参考文献:

1.             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            许世岩,耿培新等.怎样充分利用和开发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中国学校体育》2003.4.P8

 

作者姓名:    

电子信箱: txhguwei@sina.com

通讯地址: 江苏省南通市天星湖中学

    编: 226010

    话: 05135920056  0513-5920791(宅)   13962862802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zxty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