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克服拦网中“拦空”及“未拦”现象初探

[日期:2003-10-20] 来源:  作者: [字体: ]
  2003-1-28  中学体育网


克服拦网中“拦空”及“未拦”现象初探

李远乐 湖南大学
赵小平 湖南师范大学

摘 要 本文对排球比赛时拦网战术中出现的“拦空”与“未拦”现象进行初步探讨,为队员从拦网意识、移动换位与起跳,以及空中技术几方面提高拦网水平提出了改进意见。
关键词 拦网空拦未拦

1 问题的提出
  拦网是防守战术中的第一道防线,它已由单纯的被动性防御转化成为具有强烈攻击性的积极防御,是得分的重要手段之一。成功的拦网能够减轻本队后排防守的压力,造成对方扣球队员心理上的压力,削弱对方的进攻锐气,或直接得分鼓舞本队士气,影响比赛全局。根据第六届全运会决赛中女排比赛的技术统计资料(见表1),胜队拦网的成功率均高于负队,可见,拦网的成功率对比赛的胜负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
  第六届全运会女排决赛中拦网成功率统计。

胜队:负队 比局 拦网成功率之比 相互关系

上海:四川 3:0 33.33:32.56 正相关

云南:北京 3:0 26.32:25 正相关

上海:广东 3:0 35.48:18.42 正相关

河北:陕西 3:2 31.25:35.87 正相关

辽宁:云南 3:0 42.86:15.38 正相关

北京:解放军 3:2 35.82:28.3 正相关

福建:山东 3:2 27.5:23.68 正相关

四川:浙江 3:0 25.71:16.67 正相关

福建:解放军 3:1 37.25:33.33 正相关

  由于拦网本身始终是被动抗阻的,“拦空”与“未拦”现象普遍存在,对96—97年度全国排球联赛中有关拦网失误的数据统计表明,拦网失误最主要的原因是“拦空”与“未拦”,占拦网失误总数的72%。因此,根据排球运动的特点与发展方向,尽快加强与提高拦网水平,解决拦网中出现过多的“拦空”与“未拦”现象已是当前国内外排球界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
2 问题分析
  以前有很多文献资料对拦网技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但多只注重拦网技术本身的训练,而没有从其它各个方向进行全面的研讨与训练,没有全面考虑和培养运动员各方面的素质,以致出现不少问题,因此我们不但要重视拦网技术与进攻战术的对抗性,而且还要从运动员本身出发,从各种技战术的配合与协调方面着手,全面地去考虑它。
  通过理论探讨和大量实战技术的验证与摸索,认为在拦网中引起“拦空”与“未拦”最主要的原因有三点:第一,队员的拦网意识不强,判断不准;第二,移动换位不够迅速和起跳时机不当;第三,空中的拦网技术尚不够完善。下面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首先,从队员在意识与判断上存在的问题分析。拦网的意识与判断是整个拦网技术的先决条件与基础,它可以直接影响到拦网技术的发挥,从意识与判断方面看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①责任感不强。在比赛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前排队员‘拦网不积极,表现为拦网动作是做了,至于是否能拦到,信心不足、欲望不强而产生空跳;还有的则在进行了第一次拦网后就无任何进行下一次拦网的准备了,以致出现无人拦网的空网现象。这些都是缺少顽强的斗志和高度的责任心的表现。
  ②准备不充分。我们还可以在比赛中看到这样一些现象:当本方队员发球时,其余队员均处于休息放松状态,只注意准备换位或背向对方观看本方队员发球,而不认真观察对方并做好防守准备,当对方组织起进攻时才想到要拦网,时机已过。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本方把球击过对方后,本方的攻手之间、攻手与二传之间的换位,由于某些队员准备不足,未能及时换到自己应该处在的位置,在拦网时就来不及移动与起跳而造成“空栏”与“未栏”。
  ③对当前各种变化莫测的进攻战术不熟悉,不了解其变化规律。在进攻日益向时间、空间、横向、纵深发展的今天,随着扣球手个人变化能力的迅速提高与各种新战术层出不穷,就必然会给拦网带来更大的困难,也就对拦网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要求他们对各种战术球的变化规律和变化的特点要有透彻了解,这样才能在实战中随机应变掌握主动。而目前比赛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对对方进攻中的位置变化不清楚,观察不仔细,对其战术风格和个人特点不了解或了解不深,不知道对方将可能在哪一位置上发起进攻,从而造成判断失误,因此在拦网时就显得十分盲目、慌乱和无所适从,队员之间配合不起来,以致出现“空栏”与“未栏”现象。
  ④训练方法不当,造成拦网意识不强。从很多队的训练中我们可以看到拦网训练有相当一部分是采用定位拦网或是三号位队员左右移动形成双人拦网,而对一些战术变化较复杂的进攻却很少针对它来进行拦网训练。一般队都是侧重进攻而忽略了拦网,所以在比赛中,当对方组织起一些较为复杂的进攻战术时,如交叉、重叠、三差等,本方拦网队员由于不知道对方的进攻点在哪儿,在拦网时就会盲目地乱跳,既找不准起跳点,也掌握不好起跳时机以致出现“空拦”与“未拦”现象。还有一种现象,就是由于训练方法上的枯燥无味使队员对拦网训练不感兴趣,一些身高臂长的队员也总是满足于自己的自然高度,而不是通过各种训练手段来扩大和发挥这个优势,来提高自己的拦网技术水平。另外也有一些教练员只是凭自己的经验去指导训练队员,而不是引导和启发队员通过自身的实践去掌握并灵活运用拦网技战术。这些问题的存在一部分是队员本身所造成的,但很大程度上与教练的训练手段和方法有关。
  第二,从移动换位与起跳时机上来分析。迅速准确的换位,及时正确的起跳在拦网中的重要性已是众所周知,但是由于临场各种错综复杂的原因,队员往往不能很好地判断,又不能恰到好处地掌握起跳时机,以致在拦网过程中出现“空栏”与“未栏”现象。分析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①预判不够准确。拦网手在对方组织进攻时,不能清楚地观察分析对方一、二传的情况,也没有根据即将发生的各种变化作好预判,当对方组织起进攻战术时,拦网队员由于预判不准而出现移动慢或起跳时机不当等现象。
  ②行动不果断。在比赛中;有些队员在进行了预判之后,又犹豫不决,吃不准这球是拦好还是不拦好,是单人拦好还是集体拦好,没有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一迟疑就错过了最佳时机,等到下定决心去拦网时就已经晚了,移动不到位,起跳也不及时,也就拦不到球,出现空跳与未拦,不能正确发挥拦网技术,又容易造成触网犯规。
  ③不能掌握对手的特点。每个队都有自己的特点与风格,如果在比赛中拦网队员对对方进攻队员的特点不熟悉,就不能根据他们的特点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拦网技术不能灵活地运用,移动与起跳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导致出现“空拦”与“未拦”现象。
  第三,从拦网时空中的手型、手法与技术运用上分析。空中技术是拦网技术上最为关键的一环。只有正确的取位和准确的起跳时机,而没有实用多变的手型、手法,当对方的扣球线路有变时,拦网者的手型与手法不能及时变化以保持最大的有效阻挡区域,那么“空拦”与“未拦”现象照样会出现,导致拦网失败。目前有许多队在这方面仍抓得不够,其具体表现为:①在空中的身体与手臂移动范围不够,不及时;②不能针对进攻者的变化及时相应地变换拦网手型与手法;③集体拦网时相互配合不够默契,不能制造出空中最大最有效的阻拦面。造成这些问题出现的一部分原因是身体的控制力不强,滞空能力不够,在空中不能作出移动动作;另一部分原因是空中技术尚不完善,队员之间的配合尚不熟练。这些问题都是拦网技术上存在的薄弱环节,亟待去解决。
3 问题的解决方法
  以上对拦网中引起“空栏”与“未栏”现象的原因的一些分析与探讨,找出了症结所在,而最重要的问题还是如何从自身找出差距,去解决这些问题。主要的办法有三点:
  第一,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拦网的指导思想应该是;“积极主动”与“认真负责”是态度,“凶狠果断”是手段,“力争拦死”是目的。我们必须把三者很好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提高拦网效果,那种不积极不认真,不全力以赴,只跳不拦或经常不拦的态度应该受到批评,应该在训练中加以引导,使之得到解决,从而加强队员的拦网意识。
  第二,狠抓拦网技术的基本功,抓好拦网技术的基本功是提高拦网技术的关键。拦网技术的基本功除准备姿势、移动取位、起跳、伸臂、手型、落地外,还应强化“四功”的训练,即眼功、腿功、腰功和手功。眼功是前提,要求做到善于观察、判断准确;腿功是基础,要求起动快,制动好,突然起跳能力强;腰功是纽带,要求稳定性好,能倾斜、转动,滞空久;手功是关键,要求做到高提肩,手型好,狠包球,变化快。只有抓好基本功,才能使拦网技术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第三,要针对排球运动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将各种拦网战术综合起来灵活运用。随着排球运动的不断发展与变化,对拦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常用的“人盯人”或“定位拦网”已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各种进攻战术。所以我们在熟练掌握拦网各项基本技术的基础上必须将技术落实到临场灵活运用各种拦网战术上来。一些常用的“三差”、“重叠”、“换位”等进攻战术有它们各自的优点,但也有许多缺点,有它们的漏洞。如果我们能够合理采用一些拦网技巧去有针对性的阻拦对方的各种战术进攻,那么,就能有效地去破解这些具有威胁性的进攻战术,收到很好的效果。在训练中我们要结合实战进行有目的的训练,就能起到这个作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解决拦网中“空跳”与“未拦”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因为它与比赛的胜负有着直接的联系。不管是教练员还是运动员,在训练中都要做到认真对待,严格要求,刻苦多练、灵活多变,不断总结、不断提高,把拦网中“空拦’’与“未拦”现象限制到最小范围内,不断解决和缩小排球运动中攻防之间的差距,使比赛更为激烈,更具观赏性,推动排球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陕西体育科技》.1989.1—2
  2 《沈阳体育学术》.1991.2
  3 《中国体育科技》.1991.5



原作者:李远乐
来 源:湖南大学
共有965位读者阅读过此文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相关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