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论学校建立体育俱乐部的必要性

[日期:2005-06-08] 来源:宁乡十四中体育教研组  作者:周 革 [字体: ]
论学校建立体育俱乐部的必要性
——由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内容所想到的。
宁乡十四中 周 革
摘要:新课程标准将体育课程的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五个学习领域,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形式是体育课,也是完成五个学习领域内容的主要途径,但是通过一次社会调查,发现体育课的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并没有完全达到体育课的教学目的,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体育课的分析,找出问题的所在,同时通过对体育小群体,课外体育活动,业余训练队的分析,提出在学校建立体育俱乐部,从而将体育活动的开展面向全体学生,将体育课的内容拓宽加深,更好的完成五个学习领域的学习内容,达到学校体育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体育课,体育课外活动,体育小群体,业余运动训练队,体育俱乐部,新课程标准学习内容。</P><P>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学校体育期间,要完成“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内容的学习。而体育课是完成这些学习内容的主要形式。那么体育课的教学效果究竟怎样,来看一个调查———调查的相关人群:1995年----2004年各学段毕业走入社会的人群。调查人数:500人,其中初中毕业91人,高中毕业311人,大学毕业98人,调查时间76天。调查问卷及结果是:
问题一:通过体育课的学习,掌握了一至两门运动技术-------回答“是”的有12人,
问题二:通过自学,课外活动,学校业余训练队掌握的技术-------34人
问题三:能够坚持锻炼身体,并且有固定的锻炼身体的方法.-------46人。
问题四:没有锻炼身体的意识和习惯,很少参加体育活动———394人
问题五: 有锻炼身体的想法,可是不知道怎样进行.-------16人。
口头提问:对体育课有什么印象?

一:调查的结果显示———只有2.4%的人认为自己通过体育课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运动技术;6.8%的人是通过自学,课外体育活动,在学校的业余训练队掌握的运动技术技能;毕业走入社会以后,能够坚持体育锻炼的人只占被调查人数的9.2%,有近80%的人缺乏锻炼身体的习惯和意识而很少参加体育活动。由此可见,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大部分的学生,并没有通过体育课的学习掌握一至两项的运动技术技能;没有养成锻炼身体的意识和习惯;不知道如何进行身体锻炼。结束学校生活,即完全结束了体育活动。很多人是在步入社会参加工作以后,身体健康状况下降,才明白身体锻炼的重要性,才有了身体锻炼的需求,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如何进行,比如有3.2%的有锻炼身体的欲望,可是不知道方法。
二:体育课存在的问题
1------由于中小学的体育课大多是在教师的统一安排下进行的,虽然有众多的好处,但是多数的时候抑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很难顾及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大多数时候接触不到,即使偶尔接触,也只是一带而过,接触点皮毛而已,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体育活动的激情,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2------现在大部分学校一般每周开设两节体育课,每节体育课的时间是四十到四十五分钟,学生能够用于练习的时间很有限,因时数有限,教师授课只能“蜻蜓点水”赶任务,根本无法讲透,学生也难有充分的锻炼机会。而运动技能的掌握,需要一定的时间练习,要在短短的一节体育课,乃至有限的几节体育课里面较好的掌握一门运动技术,肯定达不到很好的效果。即使在进行课程改革的今天也注意到了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但是因为练习的时间的太少,运动技能的掌握不理想,不利于学生参与能力的提高,使得课改"美中不足"。
3------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可谓丰富,但是正是因为丰富的内容,使得体育课的教学存在着内容求全求多的问题,教师的主观愿望是想把什么都传授给学生,但是相对每一个学生来说,却缺乏一个学习的主题。因为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学习的时间有限,学生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教师是什么都想教,也可能是什么都教了,而最后的结果是学生什么也没有学会!很多人回忆起当年的体育课是一脸茫然。因此体育课在运动技能的掌握方面仍然存在着问题。
4------体育课在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评价时,往往是追求短期效应,在对学生某一个项目做出考核以后,不再促使学生深化,只注意到学生在校期间能否完成教学目标要求并达到相应的考核标准,而没有考虑其毕业以后能更长时期坚持有效的体育锻炼和健身习惯,没有把目光重点放在毕业以后的“社会适应”这一领域,大部分人对体育课除了没有印象以外,就是两个字“达标”。在500人的调查人群中,进行口头提问,93%的人说好象是学过好多东西,但是一般是学了以后然后考试,之后就没有或者很少练过了,以至没有印象,能够真正在学生的头脑里面建立印象并影响其以后的体育生活的内容并不多。教师因为时间,精力等问题,没有将学习的内容深化,引导学生自我延伸。
三,体育课外活动
体育课是体育教学的主要途径,另外还有体育课外活动: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体育工作中较为复杂的工作,学生在体育课中获得的知识技术技能的巩固,终身锻炼习惯的养成,身体素质的保持和提高,都离不开课外体育活动。但是课外活动往往缺乏组织性,基本上是各班分散活动,经常只是少数人在进行活动,大部分学生是旁观者,场地不够的学校还存在着各班争场地和器材的现象,有时甚至发生冲突!而即使有教师进行组织,也只是被看作是体育课简单的延伸,其组织形式脱离不了体育课的影子,学生缺乏自主选择权,活动内容单一,形式机械,难以调动学生活动的激情。因此一项调查结果表明90%的学生宁愿课外活动没有体育教师的指导,去进行自己喜欢的活动。
然而我们也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在学生的体育课外活动,以及学生平时自己开展的体育活动中,形成了一些活动的小群体,这种小群体的特征是:自发性,有共同的爱好,相对固定,经常在一起活动,有一定的凝聚力,通常有一个或者几个核心人物,群体中学生的运动技术相对其他学生要好,经常与其他相同项目的小群体进行比赛,其主要的活动方式也就是比赛。这种小群体,可以说是俱乐部的雏形。而相对来说,经过学校业余训练队训练过的学生,某方面的运动技术比没有训练过的学生要好得多,他们在走入社会以后,很多人能够用在训练队学到的一技之长参与到社会中身体锻炼的群体中去!在回答问题3的46人中,包括了回答问题2的34人,经过学校业余训练的学生,往往成为单位或者社会上体育活动的核心。
正是因为这些自发的活动小群体和业余训练队的存在,在一定的方面加深拓宽了体育课的内容,在一定的角度上可以说是体育课的延伸。但是因为小群体的自发性,以及缺乏正确的指导,因而在组织方面,动作技术的系统学习方面存在很大不足,基本上是“自学成材”,活动的开展带有随意性。而学校业余训练队的人员又是面向那些“尖子学生”,绝大部分学生被拒之门外,又使得参与的范围有很大的局限性,同时,学校业余训练队训练项目的开展,存在着急功近利的现象,一般是上级部门有比赛任务的项目,才会开展业余训练,而其他没有比赛任务但是深受学生喜爱的项目则被忽视,业余训练项目的开展也存在着局限性。 那么如何将这些体育小群体组织起来,加以正确引导,让体育活动的开展不止局限于某个人群某个训练队,局限于校园这个小环境,使活动的内容更全面,使参与的人群更广泛,使活动的天地更广阔,弥补体育课诸多不足,使学生能够较好的完成新课程标准的五个学习领域的学习内容?将各种项目的小群体活动变为有组织的活动,以俱乐部的形式出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俱乐部本身具有的团体性,首先就使其具有一定的组织性,而本身活动的特点和形式,又使其具有极大的针对性,并且其本身的容纳性和参与性强的特点,能够容纳更多的学生参加。
那么学校体育俱乐部怎样操作呢?
体育俱乐部的具体实施办法:A: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由学校主管领导,体育教研组讨论决定因地制宜分门别类,以各种小群体为基础建立各种运动项目的俱乐部,建立健全俱乐部的各项制度,指定有专长的教师定时担任俱乐部的指导工作。
B: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运动习惯和身体素质情况,选择加入何种俱乐部。同时将俱乐部活动的参与纳入学生的成绩评估中去。
C:由指导教师负责指导俱乐部的学生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开展运动技术的学习,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并在学习运动技术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确定自我锻炼的目标,学会自我锻炼,自我监督,自我调控,自我保健,以及自我评价能力。
D:由指导教师组织开展俱乐部的竞赛活动,多增设一些体育比赛氛围,具备一定的水平还可以组织参加社会上的比赛。
E:俱乐部的活动可利用学校的课外活动时间,尤其是寒暑假,星期天开展活动,以充分保证活动时间。同时,也可以在体育课中将同一班同一项目俱乐部的学生组织起来成为活动小组,利用体育课的时间进行活动,将俱乐部活动渗透到体育课中,提高体育课的效率。
F:充分重视利用俱乐部中运动技术水平相对较好的学生的核心作用,发挥他们的专长,将其他学生带动起来,鼓励学生自学,培养自学能力,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将学生的自学和教师的指导结合起来。
体育俱乐部和体育课的对比:1———在俱乐部的活动中,学生有很大的选择空间,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因而他们有动力,有勇气,有自觉性,有具体的锻炼目标,通过目标的激励促使学生自觉训练来达到一定的成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努力。因而能够较好的掌握所选的项目的技术。特别是在俱乐部内部,有很好的比赛氛围,在比赛中提高技术水平,这样,学生们亲身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满足,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逐渐把教师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转化为自觉自愿的运动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不管现在学生有没有意识到体育对他个人成长的真正意义,就已经不知不觉地接受体育,真正使学生在参与意识方面得到加强,参与能力方面不断提高,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意识和培养良好的习惯。

2———相对体育课来说,俱乐部的活动时间要长要多,可以说是“专时专用”,所以学生可以有比较充足的时间进行练习,因此能够比较系统全面的学习某项运动技术,有利于运动技术的深化,巩固,提高, 为 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技术基础。
3———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的教学专长:俗话说“尺有所短”,每个体育教师并不一定是“十八般武艺”样样都会,因此受教师个人能力的影响,体育教师的教学范围受到限制,学生的较深层次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而开展俱乐部活动,体育教师的在某一个方面的教学专长就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教师的精力相对来说要较为集中,能够更好的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满足学生深层次的需要,指导学生比较全面的掌握某一项运动技术。 同时,俱乐部活动开展也可以促使教师不断提高深化自己的知识和技术水平,跟随时代的不断发展。随着多媒体、网络信息化进入学校,体育教师也应不断地自我进修,开拓信息方面的知识,才能不落后于时代,提高自己综合能力:即教学能力,指导学生锻炼身体的能力,训练能力,思想教育能力,体育科研能力,保健能力,使体育教学常教常新,能把最新的体育信息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体育的氛围、产生极大的兴趣,将俱乐部的活动更好的开展起来,这样,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将起到潜移默化地作用。
4———学校体育俱乐部的存在,既可以促进学校体育的社会化,又可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体育俱乐部的主要任务除了运动技术的学习和训练,还可以开展竞赛活动。而竞赛可以是校与校之间的俱乐部开展竞赛,也可以参与社会上的比赛活动,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对社会的认识, 使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在参与竞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这一点也是与新课程标准学习领域之一的“社会适应”相符合的,也是体育课课堂内无法做到的。
当然,体育俱乐部的开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学校的教学管理理念,场地器材,师资力量等,但是随着观念的更新和学校条件的不断改善,这些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体育课和体育俱乐部是一种相互并存的关系,而相比之下,俱乐部有体育课无法比拟的优点,体育俱乐部是体育课更好的拓展和延深,应该成为将来学生学习运动技术技能,掌握体育基本知识的主流形式。通过两者的结合,有利于学生在五个学习领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有利于课程改革的深化和全面,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刘安建《高中学生自发性体育群体的特征和引导》
宁乡十四中体育教研组 周 革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zxty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