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排球“进退法”发球教学的实验研究

[日期:2003-10-20] 来源:  作者: [字体: ]

  2003-1-28  中学体育网


排球“进退法”发球教学的实验研究
魏 彬 黄双喜

摘 要 教学方法的最优化问题是当前体育教学中重视研究的问题。本课题通过教学实验,探索了“进退法”发球的教学方法,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阐明了“进退法”发球适合于对各年龄层次的排球初学者进行发球技术的教学。
关键词 排球技术“进退法”发球最优化发球技术是排球教学的基本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对技术的学习、掌握和提高具有速成和保证作用。本文试图通过“进退法”发球的实验,探索改革排球发球教学方法,为提高排球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1 实验时间、对象与方法
1.1 实验时间
  1998年3月至5月,分别在涟源九中,湖南师大体育学院进行了两轮完整教学实验。
1.2 实验对象第一轮实验为涟源市参加1998年湖南省体育高考排球专项的学生24人,其中实验组12人,对照组12人;第二轮实验为湖南师大体育学院96级排球普修班学生40人,其中实验组20人,对照组20人。实验组和对照组教学实验前的技术水平和达标差异均为P>0.05。
1.3 实验方法
1.3.1 目的研究“进退法”发球教学与常规发球教学的不同效果。
1.3.2
  设计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进行发球教学。
  实验组采用“进退法”发球进行教学。
  “进退法”发球教学是指:在进行上网发球练习前与常规教学基本相同,区别在于上网后的练习。即在学生了解了无论哪种发球方式、性能和要求后,首先从双方进攻线后开始发球,能连续3个球达到要求,则后退1米再连续发3个球,达到要求又后退1米,依此类推。如在发球过程中出现连续两次失误或没有达到要求者则前进1米进行发球。如此反复在“进退”中进行练习,一直退到端线后能连续发3个好球则发球的教学就达到了要求。
1.3.3 实验条件的控制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前进行了技评和达标测试;对两组的测试数据做T检验,结果证明两组整体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上课教师、上课时间、场地器材等条件实验组和对照组均等同。技术评定事先不让学生知道,评分均由非任教的三位排球教师担任,以保证评定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1.3.4 实验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进行两组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数据的处理均在FX-180型计算器上完成。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1 两组两轮实验前后技评结果的比较(见表1)

表1 两轮两组实验前后技评结果(单位:分数)

轮次 组别 实验前(X±S) 人数± 实验后(X±S) 人数 P
第一轮 实验组 1.14±0.09 12 1.76±0.12 12 <0.01
对照组 1.13±0.10 12 1.57±0.11 12 <0.01
第二轮 实验组 5.84±0.68 20 7.92±0.94 20 <0.01
对照组 5.94±0.78 20 6.82±1.27 20 <0.01

由表1可知,两轮教学都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教学后的成绩均优于教学前的成绩,但每轮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的差异呢?
2.2 两组实验后技评结果组间对比(见表2)由表2可知,两轮教学实验后实验组的技评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达到非常显著水平。这表明实验组的教学对学生技术动作的掌握具有更好的效果。
2.3 两轮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达标效果对比结果(见表3)

表2  两组实验后技评结果的组间对比(单位:分数)

轮次 实验组(X±S) 人数 对比组(X±S) 人数 P

一 1.76±0.12 12 1.57±0.11 12 <0.01

二 7.92±0.94 20 6.85±1.27 20 <0.01

表3  两轮教学实验后达标成绩对比表(单位:个数)

轮次 实验组(X±S) 人数 对照组(X±S) 人数 均差 P

一 6.42±0.33 12 5.78±0.76 12 0.64 <0.05

二 8.92±0.44 20 7.86±0.87 20 1.06 <0.05

  由表3可知,每轮实验后实验组的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并具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达标成绩的高低与技术水平具有密切的关联,可以说,实验组的教学对技术与达标成绩的提高都有积极的影响。

3 讨论与分析
3.1 “进退法”发球的实施符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发球技术的学习,教师对学生不能一开始就提出过高的目标和要求。如果过快要求学生在端线后发球,这样学生在练习中就会顾此失彼。因为距离远,学生要么一味地只想发球过网,就会忽略对技术动作的掌握;要么只注意技术动作,而出现连续发球不过网的现象,易使学生对掌握发球技术失去信心。而“进退法”发球的实施就弥补了上述发球练习的不足,同时它比单纯由近到远的发球练习法也更具优点。它的特点在于,刚开始练习发球时,让学生站在距网较近处发球,因不要用太大的力量,击球即可过网,学生的注意力会很自然地放在发球击球的动作、手法方面。这种开始降低难度要求的练习,有利于正确击球手法的形成。随着离网距离的延长,对发球队员技术动作的掌握、击球力量的运用、整个身体动作的协调配合等方面要求也会逐步提高。“进退法”发球,始终强调学生的练习,均在正确动作的基础上进行。这种在进退反复的练习中,技术动作得到了不断的修正、巩固和提高,有利于正确动作的形成。实验结果也证明了“进退法”发球在技术动作的掌握、达标等方面的教学效果。
3.2 “进退法”的实施充分体现了教学中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协调统一。
  “进退法”充分体现了现代教学理论倡导的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动性相结合这一教学思想。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独立自主地练习,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和练习时间,且练习又在明确目标、重点和难点的前提下进行,无论是练习的数量和质量都能得到保证,这就确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在学生练习发球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地进行巡回指导,纠正错误,这既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注意、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从而提高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教师又自始至终控制着教学的全过程,发挥着主导作用。
3.3 从控制论的角度分析,“进退法”的实施有利于学生正确动作的形成和掌握
  “进退法”在实施中利用控制反馈来调节学生的技术动作,有效地控制了学习中发生错误的倾向,使学生的每一次发球练习力争都建立在正确技术动作的基础上进行,有利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快地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可避免一开始易形成错误的动作技术。正如生物控制论关于过渡过程的理论所说:“生物系统可通过感受器不断传来的反馈信息,逐步将偏离值调节到给定值”。发球练习中,一旦出现动作错误,学生自己可通过视觉、动作感知觉以及教师指出的问题等反馈信息,及时地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整和对错误动作进行纠正,以保证正确技术动作的形成和掌握。
4 结论和建议
4.1 “进退法”发球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教学法。
4.2 “进退法”发球较常规发球更符合现代教学改革的思想和教学过程的内在规律,适合于对各年龄层次排球初学者进行发球技术的教学。
4.3 “进退法”发球在教学条件等方面无其它特殊要求,且在教学实践中产生着积极的作用。建议在对排球初学者的发球教学中推广运用。


原作者:魏 彬 黄双喜
来 源:湖南体育
共有1717位读者阅读过此文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相关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