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教学改革中的快乐体育
2006-6-7 15:29:22
摘要:快乐体育是指学生在体育运动中,通过参与体育活动而体验到深层的心理快感或成功感,从而激发学生参加运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本文依据行为科学,学校体育学等学科理论,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阐述了快乐体育的含义、产生背景、优点与局限及价值意义。
关键词:快乐体育 体育教学 学校体育
1 快乐体育的定义及其产生背景
1.1快乐体育的定义
快乐体育是指学生在体育运动中,通过参与体育活动而体验到深层的心理快感或成功感,从而激发学生参加运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立足尊重学生的体育运动中的主体地位的同时,重视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乐趣,并认为体育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快乐,有吸引力的。“快乐体育”一词的提出大约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从文化源头看,“快乐体育”无疑与原先的“自然主义教学”理论有关,80年代,在我国对原有体育教学的反思中,它由外国引入。快乐体育的提出和实践上的实施是伴随着体育教学改革而出现的,体现了对当时某些僵死、被动式教学的纠正,我们从字里行间也能领会快乐体育的一些共性要素。首先,快乐体育重视运动快乐感的体验;其次,快乐体育以体验运动快乐感为契机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地参加运动的兴趣;最后通过学生参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的态度和能力。
1.2快乐体育产生的背景
快乐体育萌芽于20世纪60—70年代。作为一种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快乐体育是以通过体验运动的快乐感和喜悦感来激发学生参加运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目的。(1)它的产生和流行使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是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反映了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教育的新要求,是时代的产物。(2)人们喜欢向多样化发展,不喜欢整齐划一,喜欢符合自己的情趣和个性发展。(3)反映了体育活动与身心健康的价值关系。
我国学校体育传统的教育模式近半个世纪基本源自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教育思想,重智主义教学流派 在学校教育中的再现,它强调教师、教材、课堂三中心论,主张教师主宰、师道尊严、实施成人化、公式化、和刻板化的教学,为此严重压抑了青少年儿童活泼开朗、爱玩爱动的天性和本能,同时也压抑了学生主体意识、个性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厌学情绪、逆反心理较为普遍,因此传统式体育教学与现代教育观和现代发展主流有较大的落差,明显的错位,并对教学主体产生负面影响。
快乐体育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被引入我国并逐步传播开来。80年代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年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各种学术思想十分活跃。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以往的各种体育教学方法和内容有各自的侧重面及局限性,实践中往往教师单方面要求学生而忽视学生的个性需要,因此体育课变得枯澡乏味,学生毫无积极性,快乐体育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在我国体育教学中被提出、被推广,并占有一定位置的。
自从由日本引入快乐体育的词语或概念,或教育思想,特别是先后在我国召开两次中日学校体育研讨会以后,快乐体育引起全国学校体育界的重视,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取得了不小成绩。在理论上一些规模较大,甚至全国性的体育教学研讨会,现场观摩会,有时也对快乐体育的思想,以及教学中的操作方法进行研讨。
2快乐体育的优点与局限
2.1快乐体育的优点
2.1.1重视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长期以来,学校体育教学和课余活动,停留在传递式结构模式上,内容刻板,形式单调,方法简单,缺乏生动活泼的气氛。快乐体育强调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满足学生的动机需要,并对学生的心理与情感带来良好的影响。尤其关注不同运动项目各自独有的乐趣体验,强调要让学生愉快地、自主地从事体育学习与锻炼,从而体验到从事运动的各种乐趣。
2.1.2快乐体育中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www.zxty.net
Powered by iwms